矯枉過正-矯枉過正的故事-矯枉過正的寓意-矯枉過正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jwgz
【近義詞】矯枉過直、過猶不及
【反義詞】差之千里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邊。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成語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復入矯枉過正之檢。”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分句;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例子】或有避其謗者,又每矯枉過正,至坐視兒女之放縱,而不一置問。(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細柳》)
【英文翻譯】lean over backward
【成語故事】漢景帝擔心諸侯勢力過大會自己稱王,出現中央管不住地方的矯枉過正的局面,就采用晁錯的建議,借故削了幾個諸侯王的封地。吳王劉濞竟借清君側的名義企圖謀反,迫使漢景帝殺死晁錯,從而出現歷史上的“七國之亂”
【成語正音】矯,不能讀作“jiāo”。
【成語辯形】矯,不能寫作“嬌”或“驕”;枉,不能寫作“往”。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