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順-名正言順的故事-名正言順的寓意-名正言順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mzys
【近義詞】理直氣壯
【反義詞】理屈詞窮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解釋】指名分正當,說話順理成章。后多指說話做事理由正當而充分
【成語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例子】待小生得官回來,諧兩姓之好,卻不名正言順。(元?鄭德輝《倩女離魂》第二折)
【英文翻譯】right titles and proper words
【謎語】闖王登基改國號
【成語故事】孔子因不滿魯定公沉迷酒色,帶領學生來到衛國,因衛靈公言而無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帶領其他學生離開衛國。衛出公繼位后,讓子路去請孔子來衛國輔政。孔子說:“只有名義正當,說話合理,才能干成大事?!?/p>
【成語辯形】名,不能寫作“各”。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