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明察秋毫的故事-明察秋毫的寓意-明察秋毫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簡拼】mcqh
【近義詞】洞若觀火、明查暗訪
【反義詞】不見薪新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動賓式
【成語解釋】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成語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p>
【成語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例子】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清?沈復《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英文翻譯】discover the minutest detail in everything
【謎語】顯微鏡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宣王田辟想學齊桓公那樣做霸主,他向孟子請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訴他要用仁義道德的力量統一天下,同時要對國情明察秋毫,體察民情,現在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干不愿干的事情。
【成語辯形】察,不能寫作“查”。毫,不能寫作“豪”。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