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拋磚引玉的故事-拋磚引玉的寓意-拋磚引玉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pzyy
【近義詞】引玉之磚、一得之見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連動式
【成語解釋】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用于謙詞
【例子】剛才婢子費了唇舌,說了許多書名,原是拋磚引玉,以為借此長長見識,不意竟是如此!(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
【英文翻譯】give a thing with a view of getting
【謎語】國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有一位詩人叫常建,還有一位詩人叫趙嘏。常建對趙嘏的才華非常佩服,他總想得到趙嘏的詩作,只是沒有辦法。后來,他還真想出一個索詩的法子。常建打聽到趙嘏要到靈巖寺去游玩,他便先趕到寺廟,并在墻上題了兩句話,然后躲到一邊去了。這天,趙嘏果然來到靈巖寺拜佛游玩。當他轉到一座墻壁時,發現上面題著兩句詩。他端祥片刻,心想,詩寫的不錯,為什么只寫了兩句呢?于是,他提起筆來,在常建的詩后又補上了兩句,成為一首完整的七言絕句。趙嘏走后,常建趕過來觀看,一字字的琢磨,認為補寫的這兩句確實比自己高明,便抄寫了下來。別人看過之后,都說常建為了得到趙嘏的詩,用了"拋磚引玉"之法。成語"拋磚引玉"就是由此而來,比喻以較差些的作品或是較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見。后來人們多用于自謙之詞。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