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憂天-杞人憂天的故事-杞人憂天的寓意-杞人憂天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qryt
【近義詞】庸人自擾、杞人憂天
【反義詞】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解釋】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成語出處】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例子】杞人憂天,伯慮愁眼。(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七回)
【英文翻譯】in case the sky should fall
【成語故事】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么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從此以后,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么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么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后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成語正音】杞,不能讀作“jǐ”。
【成語辯形】憂,不能寫作“優”。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