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曲高和寡的故事-曲高和寡的寓意-曲高和寡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成語】曲高和寡
【拼音】qǔ gāo hè guǎ
【簡拼】qghg
【近義詞】陽春白雪
【反義詞】下里巴人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緊縮式
【成語解釋】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成語出處】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成語用法】復句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諷刺意味
【例子】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贊靚云,從沒有人說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清?劉鶚《老殘游記?續篇》第五回)
【英文翻譯】too high to be popular <highbrow songs find few singers>
【歇后語】毛驢嗓門大
【謎語】一鉤新月伴新主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楚襄王問文學家宋玉為什么那么多人對宋玉有意見,怎么沒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個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陽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成語正音】曲,不能讀作“qū”;和,不能讀作“hé”。
【成語辯形】和,不能寫作“合”。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