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于事-人浮于事的故事-人浮于事的寓意-人浮于事的意思
時(shí)間:
小龍
成語
【簡拼】rfys
【近義詞】十羊九牧、投閑置散
【反義詞】人盡其才、各得其所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主謂式
【成語解釋】浮:超過。原指人的才德高過所得俸祿的等級。后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
【成語出處】西漢?戴圣《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例子】老兄還沒有曉得這里的情形,實(shí)在人浮于事,安插不來。(清?張春帆《宦海》第九回)
【英文翻譯】more men than work
【謎語】水上作業(yè)
【成語故事】西漢時(shí)期,戴圣在《禮記》中講述才能與俸祿的關(guān)系:俸祿和職位超過自己的能力和貢獻(xiàn),那就類似貪污;自己的勇力和貢獻(xiàn)超過了俸祿和職位,就近似于廉潔。因此君子寧肯讓自己浮于俸祿之上,也不愿讓俸祿浮于自己能力之上。
【成語正音】事,不能讀作“sì”。
【成語辯形】浮,不能寫作“俘”。
【產(chǎn)生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