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帶重還-拾帶重還的故事-拾帶重還的寓意-拾帶重還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sdzh
【近義詞】物歸原主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緊縮式
【成語解釋】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后以喻拾到財物,物歸原主,不占為己有。
【成語出處】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成語故事】傳說唐朝時期,宰相裴度年少時游覽香山寺,撿到一個婦人遺失的三條寶帶,盡管他很喜歡,但是他不據為己有,而是在原地等待失主的到來,原來是這個婦人借來為她父親脫罪用的。裴度毫不猶豫地還給他。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