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管齊下-雙管齊下的故事-雙管齊下的寓意-雙管齊下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拼音】shuāng guǎn qí xià
【簡拼】sgqx
【近義詞】齊頭并進、并駕齊驅
【反義詞】另起爐灶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解釋】管:指筆。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后比喻做一件事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或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成語出處】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故事拾遺》:“唐張?b員外畫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畫松特出意象,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干,勢凌風雨,氣傲煙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表示兩件事同時進行
【例子】如此雙管齊下,就有可能克服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投降危險并爭取時局的好轉前途。(毛澤東《克服投降危險,力爭時局好轉》)
【英文翻譯】work along both lines <paint a picture with two brushes at the same time; do two things at a time>
【歇后語】大小號合奏
【謎語】大小號合奏;兩臺抽水機抽水;既輸氧又輸液
【成語故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名叫張燥,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松樹尤其叫人稱絕。張燥作畫的時候,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他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筆,可以同時在紙上作畫。一管筆畫蒼翠的松枝,另一管筆畫枯干虬枝,畫出的松樹惟妙惟肖,誰看了他的畫都感到驚奇,人們都說他是神筆。張燥還有兩個畫畫的絕招:一是用無筆頭的禿筆繪畫;二是用手指畫畫,他拿一塊白絹,用手指蘸上顏料,左抹右涂,一會兒就作成一幅山水樹木的作品。
【成語辯形】管,不能寫作“菅”。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