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為觀止-嘆為觀止的故事-嘆為觀止的寓意-嘆為觀止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拼音】tàn wéi guān zhǐ
【簡拼】twgz
【近義詞】易如反掌、輕而易舉
【反義詞】海底撈針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連動式
【成語解釋】嘆:贊賞;觀止:看到這里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賓語;用于事情很容易做到
【例子】◎ 當她用筷子夾起一粒粒花生米時,同食者便嘆為觀止了。
◎ 人們當場用燈光照射那顆巨大的人造金剛石,只見它色彩繽紛,光怪陸離,燦爛奪目,人們嘆為觀止!
◎ 鑄造工藝水平也有提高,大型鑄件嘆為觀止,精密鑄件也少量出現。
【英文翻譯】acclaim as the peak of perfection <acclaim as the acme of perfection>
【謎語】小偷的伎倆
【成語故事】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來到魯國,表示愿與魯國結盟世代友好下去,魯國用舞樂招待他。季札精通舞樂,一邊觀賞,一邊品評,當演出《韶箭》舞時,季札便斷定是最后一個節目,說就看到這里吧。魯國人非常吃驚他能預知最后的節目。
【成語正音】為,不能讀作“wèi”。
【成語辯形】嘆,不能寫作“探”。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