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風披靡-望風披靡的故事-望風披靡的寓意-望風披靡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拼音】wàng fēng pī mǐ
【簡拼】wfpm
【近義詞】望風而逃、一觸即潰
【反義詞】所向披靡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披靡:草木隨風倒伏。草一遇到風就倒伏了。比喻軍隊毫無斗志,老遠看到對方的氣勢很盛,沒有交鋒就潰散了。
【成語出處】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應風披靡,吐芳揚烈。”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例子】我軍所到之處,敵人望風披靡,人民歡聲雷動。(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
【英文翻譯】bend to the wind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文學家司馬相如寫《上林賦》虛設楚國的子虛和齊國烏有兩人豐富的言論,極力鋪陳太子上林苑的繁華。上林苑面積很大,有八條河流奔騰不息,各種珍奇禽獸無所不有。花草樹木到處都是,草木隨風搖蕩起伏像大海中的波浪。
【成語正音】靡,不能讀作“mí”。
【成語辯形】靡,不能寫作“糜”。
【產(chǎn)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