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畏尾-畏首畏尾的故事-畏首畏尾的寓意-畏首畏尾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wsww
【近義詞】瞻前顧后、左顧右盼
【反義詞】無所畏懼、當(dāng)機立斷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畏:怕,懼。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
【成語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成語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例子】妹子平日但凡遇見吃酒行令,最是高興,從不畏首畏尾。(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
【英文翻譯】be overcautious
【謎語】不怕中間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鄭國出于晉國與楚國之間,晉楚爭霸經(jīng)常打擊與拉攏鄭國。一次晉靈公召集小國開會,鄭穆公沒有去,晉靈公想出兵威脅,鄭公子歸生知道后給晉靈公寫信勸止,說:“畏首畏尾,身其余幾”,如果被逼無奈就投降楚國,兩國和談。
【成語正音】首,不能讀作“sǒu”。
【成語辯形】畏,不能寫作“為”。
【產(chǎn)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