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揮而就-一揮而就的故事-一揮而就的寓意-一揮而就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yhej
【近義詞】一氣呵成、一蹴而就、輕而易舉
【反義詞】一筆勾銷、一筆抹煞、千錘百煉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揮:揮筆;就: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成語出處】宋?朱弁《曲洧舊聞》第七卷:“東坡一揮而就,不日傳部下,紙為之貴。”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例子】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鐫碑以記其事。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立石墓側,時人奇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
【英文翻譯】take up one's brush and dash off
【謎語】下筆千言倚馬可待
【成語故事】公元1256年,20歲的文天祥到臨安參加進士考試,題目是評論當時的政治問題,文天祥作文時連草稿也不打,一動筆就寫,洋洋灑灑,一口氣就寫完,監考官王應?U見了,大吃一驚,當即向宋理宗推薦這個人才,被宋理宗欽定為狀元。
【成語正音】一,不能讀作“yì”。
【成語辯形】揮,不能寫作“輝”。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