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一毛不拔的故事-一毛不拔的寓意-一毛不拔的意思
【拼音】yī máo bù bá
【簡拼】ymbb
【近義詞】斤斤計較、錙銖必較、愛財如命
【反義詞】一擲千金、揮金如土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解釋】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后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成語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例子】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英文翻譯】unwilling to give up even a hair
【歇后語】上等牙刷;涼水煺雞;鐵公雞
【謎語】鐵公雞
【成語故事】出處《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項放踵,利天下,為之。 釋義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嗇自私。 故事 墨子,名翟,是站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差不多與墨子同一時期,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離滑厘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離滑厘又說:“假使能的話,你愿意嗎?” 楊朱默不作答。 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成語正音】毛,不能讀作“mǎo”。
【成語辯形】拔,不能寫作“撥”。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