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難而退-知難而退的故事-知難而退的寓意-知難而退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znet
【近義詞】聽天由命、畏葸不前、望而卻步
【反義詞】知難而進、力爭上游、再接再厲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后退。
【成語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軍志曰:‘允當則歸。’又曰:‘知難而退。’”
【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例子】尤其是因為在那一級里有三、四個“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員不得不知難而退。(鄒韜奮《經歷?新飯碗問題》)
【英文翻譯】shrink back from difficulties
【謎語】危地馬拉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為爭奪霸權相互進行戰爭,鄭國處于他們之間,他依附晉國,楚國就派兵征服它。晉國聽說楚國出兵就派荀林父、士會、先?b等率軍討伐楚國,聽到他們已經結盟,士會同意荀林父知難而退的做法,先?b不同意造成兵敗。
【成語正音】難,不能讀作“災難”的“nàn”。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