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長恨歌的讀后感3篇
長篇古體敘事詩《長恨歌》以其獨特的文學審美韻致感染著世世代代的讀者。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對長恨歌的讀后感,希望對你有用。
對長恨歌的讀后感一
這段時間閑來無事,有想著自己要進步,對自己家里的書沒有興趣,自己也沒有什么書可讀。于是,就向同事找了借了幾本,真是書非借不能讀的緣故,書還沒有讀完就想著寫一點讀書的感受。
《長恨歌》是小說家王安憶先生寫的。我以前似乎聽說這個人的名字,但是一點都不知道這個人是做什么呢?認識還是從去年開始,確切的說應該說是知道。去年,也是在無聊的時候,就在淘寶網上搜索有什么熱銷的書可看。發現王安憶還挺熱的,查了寫的《王安憶小說講演稿》非常暢銷,就買了一本回來拜讀。每次閱讀,都是中午休息的時候,由于是夏天午休時間比較長,我這樣的人又睡不著的,就只好在休息室看書,斷斷續續的也看完了,只是沒有多少想法,也懶的去動手去記憶點什么,以至于現在的印象還是限于書名和書里大概是講些什么的了。
《長恨歌》我也是斷斷續續中閱讀的,一個多星期了還沒看完。開始,我對書中講些什么并不清楚,書上也沒有內容簡介,開始就是目錄,第一部,第二部的,每部里面都是若干個詞,象弄堂,流言,三小姐等之類的,中間用個圓點分開,以示區別,沒有表注頁碼。在開始也盡是描寫上海弄堂的情形和王琦瑤是千萬個上海普通女孩中的一個,以至于我開始看的時候不知道長篇小說,還以為是散文集呢?看到中間的時候突然看到出現了章,也還以為書里弄錯了,翻翻目錄并沒有幾章這樣的說法,只有幾第幾部,當然后來就沒有深究,沒心沒肺的讀了下去。
開始的情節也不怎么感人和扣人心弦,我也只是平淡的閱讀著。描述的老上海的情形,只覺得句子很短,讀起來不費力氣,但是也算不上十分的流暢。給人的感覺是文字特別的細膩,描述的事物有特別的貼切和真實,仿佛事物就在眼前,文字也都是些稀松平常的文字,感覺經過作者的組合就變的有意義起來,給人一舒服的感覺。
書中講的是上海一個女孩子王琦瑤的故事,大概是從他讀初中這樣的學校開始講起,他是一個快樂、有點追求、有一點不與眾不同的女孩。他有個好朋友叫做吳佩真,兩個人因為某中關系而非常的要好,用書中的話將就是兩個人都在對方里看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以至可以維護他們的關系十分的平衡。有點象兩只刺猬保持適當距離取暖一樣的道理。就這樣,她們兩個快樂的生活著、交往著。吳佩珍有個表哥在當時的電影制片廠工作,說是個工作,其實就是一個打掃垃圾的。但是,由于每次去吳佩珍都穿一件制服似衣服,有能吹上幾句,把工作說的如何的有趣和能見到明星等等,總是能吸引少女的心思,贏得她們的好感。在若干次的邀請下,吳佩珍去了一次攝影基地,但是并沒有什么好感。但是,也算是個不小的收獲吧,于是,好朋友王琦瑤就在第二次與她一起去了拍攝現場。并看到了一些拍攝的畫面,但是并沒有看到明星,感覺有點失望。但是,王琦瑤的氣質被導演看中了,有點象當時的一個明星,導演就要了她的號碼,說有機會可以上她上鏡。當然,,后來,導演就給她一次機會,但是,表演的不是很令人滿意,整個事情都這樣擱置了先來。后來,導演把王琦瑤推薦給了一個拍照片的朋友,那時候拍照片也是個十分時尚、潮流、摩登的職業。王琦瑤還是比較出相的,拍攝的照片被當時的一家雜志看中,選做了一期封面。于是,王琦瑤就出名了,成了學校的名人。
對長恨歌的讀后感二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長恨歌》
那是一條黃昏夢殘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那是一驛積淀了江楚流香的亭閣。著一條漫卷的青絲帶,映著斜陽走過碧坪,你輕曼的溫柔,異于北國的風雪,你的妖嬈更有著明晰的江南芳韻。江南的水無私的把你妝望,綠林熏陶成你的素雅,天生麗質一朝秀選,卻都化作淡淡的歷史傷云。
夜,靜的出奇。
你踏著唐朝宮殿的紅地毯,吟著那江南的曲賦信步而來。久睡的長安,投下一片卓麗的云彩,那是江南的水給她織的嫁衣嗎?“一枝紅艷露凝香”“春風拂檻露華濃”,這艷容勝過冬日里貞傲的梅和寺里的明肌香雪。舞曲也多情了,直要披上霓裳般的羽衣去回應這春來的歌唱。帝王手中的御筆顫動了。
或許這原本就是中唐的宿命,或許一方愛的曙光將要在冷冬擦亮,或許這都是冥冥之中從未休止的撥動的命弦。雄偉的望朝金殿,一派帝國端重的氣韻,也抵不住她輕盈的舞姿,和浪漫時節的回眸一笑。已再沒有了她的倩影。遠去的車跡,回首這雄偉的金殿,天摧殘星,月蝕清夜,玉階生怨……
那夜的馬嵬驛,在祭奠絕代的紅顏。
那夜的馬嵬驛,著裳的紅樹謝了。
那夜的馬嵬驛,好美,好涼。
明皇落淚了,哭的凄慘,哀惋。窗,開著,缺月無聲,門扉里透著沉沉的鼻息,青松漏著幾段光隙。昨日的記憶,是車如流水馬如龍;今日卻是伊人歸去,從此陰陽。
宮闕里,依舊有曾經舞動的羽衣,而那身影,在一場浮華之后,悄然離去。夜,真的很寂寞,晚初的村店,只有一聲斷斷續續的幽咽,只有黑森森的天空下,一襲霓裳濾出的滴滴清淚。
紅晝月弭,風輕掠。木積香山雪,冷宮闕。竹松懈,輕紗妝玉階。伊人眉籠,彤如月。月曳輕波,皎渡仙橋鵲。冷夜誰人解?——《長生殿》
有人說:“她愛明皇,不愛天下。”
有人說:“她的擁有使千萬民眾一無所有。”
有人說:“她是紅顏禍水。”
我淡然對曰:“歷史非柔媚女子所主,世人只看到明皇墮落在漫舞飄飄的溫柔鄉里,卻看不到他自身的墮落。”
日月成為流年,她終于化為愛的殉鵲,天空一片澈藍。長生殿里,也許只有一對仙侶,在暗淡中撫琴,歌唱。
對長恨歌的讀后感三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真是太有才了,瞧瞧,寫得多好啊!多感人啊!多富有詩情畫意啊!真是佩服佩服啊!
讀罷《長恨歌》,我真是深深的為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感到悲哀啊!首先說唐明皇,你說他要不是君王那該多好啊!那他就可以和楊貴妃白頭偕老。過著神仙一般的生活了,能和自己深愛的人永遠在一起,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如果真的可以這樣想,或許他們的愛情會成為一段千古佳話呢!像唐明皇那般深情的男子,別說在古代很難找到(古代男子不是大多數都三妻四妾嗎),就是在現代,那也是打著燈籠也難得找出幾個來的。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不是沒道理的。明皇的深情真是難能可貴啊!我欣賞他。佩服他。愛一個人并沒有錯,他作為一個男人深愛楊貴妃,我們是應該給以支持和鼓勵的。
再說楊貴妃,長得傾國傾城。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又琴棋書畫舞樣樣精通,如此之奇女子,別說放在古代,就是把她放在現代,恐怕也是會人見人愛的吧!追求她的人還不從東方排到西方啊!提親的人還不把她家門檻給踏破了啊!把她放在她自己生長的朝代來說,如此優秀的女子,我看一般人是無法與她相匹配的,換句話說也只有君王才能配得上她。那么她被玄宗選入宮中,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嘛!玄宗也是一個相當優秀的男子,她與玄宗從互相欣賞到互相愛慕,那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了,作為一個女子來說,深愛一個男子那又何錯之有呢?
話說到這,或許大家會認為我是在贊揚他們,這話對也不對,我是有贊揚他們,我贊揚他們矢志不渝的愛情,贊揚他們敢愛敢恨的勇氣。但是僅僅只有贊揚嗎?當然不,批評在后頭呢!他們的愛情太專一了,太不顧一切了,以致影響到別人了,往大了說是影響到天下黎名百姓了。玄宗畢竟不是一般人,雖然我希望他是,但那并不是真的,他是有責任把天下管理好,讓老百姓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的。愛情于一般人來說都只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一般人如果太沉溺于愛情,人們就會說他們兒女情長,比起對君王的批評,這沒什么,對他們影響也不是很大。但玄宗不行,愛情對他來說是奢侈品,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談感情的事,也不能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談感情的事。他不能太沉溺于愛情,他若是太
沉溺了或許就會置天下蒼生于不顧了,這是大逆不道的,是會遭到天下蒼生恥罵的。
玄宗不是錯在愛貴妃,而是錯在太愛貴妃,錯在他忘記他是一個君王了,把愛情當成生活的全部了,這是一個君王不應該犯的禁忌。
那么貴妃到底有沒有錯呢?那也是有的,她的錯在于:玄宗沉溺于愛情的時候她不是拉他一把,而是陪著他一起沉淪,使得玄宗更加無法自拔了。后人在罵玄宗的時候,她當然也就不能幸免了。就是在當時,她也是逃不掉的,國家快要亡了,人們心里的那個怨恨就像火山快要爆發了一樣,滾滾泥流不指向她指向誰呢?人們雖然對玄宗不滿,但他畢竟是君王,人們也不敢拿他怎么樣。矛頭不敢指向玄宗,那就只得指向貴妃了,她的下場也真夠慘的,連命都搭上了。成了安史之亂中最大的犧牲品,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啊!結局也真夠悲的。所以我說替他們感到悲哀的,一對神仙眷侶從此陰陽兩隔了。唉……
我們現代人都在感嘆愛情太脆弱,像玻璃,一碰就碎。但你看他們的愛情,夠堅強吧!結果還是碎了,所以說這愛情最好有個度,距離不要太遙遠也不要親近,不要太堅強也不要太脆弱。這些都純屬個人看法,讓大家見笑了。